现在号称“五大剧种”依次是: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以我看,“五大剧种”应该依次是:豫剧、京剧、秦腔、越剧、黄梅戏。
先请看一下小亮爱聊天和云字说以及@二伟说说在抖音上所发视频对京剧的看法。小亮爱聊天在视频里讲,袁世海得意门生、大连京剧院院长杨赤说:“现在没有一个京剧院团能自己养活自己”“演出费不够场地费,更不要说以此养活剧团。”云字说以《京剧请求资金支持》为题,引用京剧名家王珮瑜说道:“我呼吁加强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逐步推动以京剧为代表的戏剧等民间传统文化。”@二伟说说:“我演出时,有时演员比观众还要少(比原话程度轻),而且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假如没有观众,你演出再好有什么用。酒香也怕巷子深……我要推动传播京剧,让更多的普通人,更多的年纪轻的人喜欢京剧”
1)小亮爱聊天对杨赤的说法有感而发:“京剧振兴几十年也没有振兴起来。”长安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经常是冷冷清清。其实一二十年来基本上没有排演新剧,现在演出的戏都是几十年前的就有的戏,无怪乎《霸王别姬》《定军山》《贵妃醉酒》《失空斩》《黄鹤楼》《野猪林》《诸葛亮吊孝》《西厢记》《白蛇传 》《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打渔杀家》《白蛇传》《监酒令》《孝感天》《借东风》,以及中的8个样板戏等,演出的几乎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演员被养着,敬着,惯的啦,演技没提高,架子却打了。舞台又太豪华、不接地气,老百姓不喜欢,与时代不合。就这样,京剧团关门的关门,倒闭的倒闭,下岗的京剧演员日渐增多。这很正常。
云字说对王珮瑜的建言谈了感想。他说,“从王珮瑜的话语中才知道京剧的寒冬已经来了很久”“竟没落到这种地步”“民间京剧团很少有生存空间,最多也只能养家糊口,体制内的靠着工资才能勉强度日”;“青少年很少喜欢京剧,再过几十年,更没有人问津。”
2)国粹京剧院团的数字。据两年前有各方面称,全国京剧专业院团60多个,从业人员1万人左右。主要分布于京津冀辽毗邻地区和全国一线安全浏览搜索,Ai给出的数字是五六十个,从业人员显示的是“不适合生成”。近些年来,省级以上京剧院团,鲜有到国外或省外有大型正规演出。
全国艺术表演团体的总体数据:2022年末,全国共有19739个,从业人员41.52万人。不去除戏曲以外的人员,京剧院团人数仅占4.1%(/140)。
1)河南有县级建制(包括县级市、区)158个,除过城市的县级行政区,还有106个有豫剧团的县和县级市(19个)、区;加上地级市(一半以上有两个豫剧团,如郑州、商丘、开封、洛阳、新乡、鹤壁等)豫剧院团和省级豫剧团,全省至少有专业豫剧院团163个。
据中国文联10几年前公布数字,全国共有国属豫剧团至少265家;《中国戏曲》杂志称,有270 多个。现今多家新兴媒体则称,2018年,全国共有国有豫剧团300多个,加上注册民营院团共2100多个(有资料显示4000个左右)。专业从艺人员达10万多人。另外,豫剧基本观众说法不一,普遍性的说法是3万人左右。鄙人曾在今日头条发文称,最保守的数字在2.5万以上。
文革前,全国22个省、直辖市有专业豫剧院团;现在全国有18个省、直辖市有专业豫剧院团。东到上海,东南到台湾及香港大湾区、广东的深圳、南到贵州省府贵阳(贵阳豫剧团前身为河南长垣县豫剧二团后与贵阳市云岩区业余豫剧演出队合并),西到西藏(前身为进藏部队豫剧队,后还回内地)、新疆,西南到四川省的广元市,北到北京,东北到哈尔滨(体制内哈尔滨市豫剧团(专业)有著名演员有斯春芳、石仁山、靳玉梅等)等地、鹤岗、吉林市(该市豫剧团为唯一的国营豫剧专业艺术团体),都有活跃的专业豫剧团。
河北:石家庄以北的定州市以南都是豫剧的天下,石家庄、邯郸、邢台都有一流的豫剧院团,他们所属的各县,大部分也有专业豫剧院团。京剧名家李胜素就是称河北一县级豫剧团走出去的。一些豫剧流行唱段,他唱得不亚于河南的一线以及演员。邯郸号称豫剧的“戏窝子”形成了以胡小风为代表的北派豫剧。豫剧6大名旦(派),邯郸就产生桑振君;豫剧10大(新)名旦,邯郸又产生牛淑贤、胡小风两位。邯郸东风豫剧团现有4位梅花奖获得者,一个地级市剧团获得这么多梅花大奖,全国独一无二。
山东省泰安市以西的鲁西南4个地市及其各县(包括县改市、区)普遍有专业豫剧团。有资料称,济南、泰安、济宁、菏泽、聊城等市及其所辖县区,共有44个专业豫剧团。菏泽与河南开封,还是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一山东戏曲爱好者在新兴媒体传文《山东人与豫剧》说:“本人上小学时,班上的音乐课,老师教的是豫剧《花木兰》中的刘大哥讲话。山东梆子、曹州梆子和汶上梆子,起源同河南梆子,即豫剧的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关系极为密切。其实和豫剧没什么两样。鲁西南人听到豫剧就会有回到家乡的感觉。”老艺人刘勾文(山东梆子名丑刘玉朋之师)说:“山东梆子最早是由河南开封一带流传过来的。山东梆子艺人曾捐资修建过开封朱仙镇北边的老郎庙(祀庄王)。”朱仙镇《重修明皇宫碑记》中也有所记载。豫剧6大名旦(派),山东籍的就有崔兰田(其弟崔少奎和义妹崔兰玉,都是叫得响的豫剧名角)、马金凤。聊城豫剧院原院长,是豫剧6大名旦之首陈素线大(新)名旦之一和梅花奖获得者。山东豫剧产生了梅花奖得主李新花、朱桂芹。
安徽省的皖北,几乎响彻着中韵豫腔。几年前鄙人掌握的资料是专业性豫剧团30多个。除过有江苏省豫剧团外,主要分布在亳州、阜阳、宿州、蚌埠、阜阳、淮北等地市及其所属县市、区。在宿州,张晓东成为梅花奖得主。淮北人杨莉是三连冠擂主和年度银奖,不仅成为当地政协常委、劳动模范,被河南省表彰为豫剧优秀传播人,而且开会了价值12万多的小汽车。
江苏省除过仅有江苏省(豫剧)梆子剧院外,而且苏北的徐州、宿迁的一些属县、市,也有豫剧团。张虹、燕凌获得梅花奖,陈素芳获得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选拔赛提名奖,惠宇忠获全国豫剧名丑赛表演创新奖。
豫剧在湖北以鄂西北与武汉为阵地,湖北省豫剧团及武汉(一说“文革”时解散)、襄樊、十堰、老河口、丹江市的豫剧团为知名团体。豫剧李喜华年纪轻轻就师从阎立品,成为湖北省豫剧团一级演员、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还是中国豫剧十大名旦之一。《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报刊百余篇文章给以高度评价。其主演的《秦雪海》获湖北省首届中、青年演员比赛一等奖,主演的《大祭桩》获湖北省第二届金牌奖,《杨玉环》获湖北省创作剧目主演一等奖,以其典雅,俏丽,清新,细腻的演唱风格获全票通过梅花奖。被誉之为“江汉边上响破天”。
豫剧在山西天地广阔。太原曾两度成立豫剧团;在晋东南、尤为是长治的的大多市、县,都普及有豫剧。更有出类拔萃的长治、阳泉两个豫剧团。名角有李继梅、闫清珍、岳静静等。作为陈派弟子、长治豫剧团岳静静,较早就步入一级演员的行列,担纲主演《泪洒相思地》《风雨行宫》《平民母亲》等10多个剧目,多次荣获山西省、河南省戏曲表演赛大奖,名扬晋豫。张艳萍被表彰为豫剧优秀传播人。
从上述可知,豫剧在周边省份的四面七方之地,由于语言相同,地缘相临,风俗相通,都有着广远的覆盖,唯独在西边的陕西,影响强大的豫剧却没能越过潼关。就连三门峡及其辖地灵宝市,几十年前唱的是蒲剧或秦腔,只是近二十来年展现了豫剧团。可殊不知,有着深厚文化渊源的最早被称之为“天府之国”的关中大地,是河南人感恩戴德的豫剧福地。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关陇,就没有豫剧繁荣昌盛的今天。一是秦腔为豫剧的源头之一(一说豫剧源于当地早期的弦索与小调)。二是上世纪40年代的战乱和多次天灾,豫剧等艺人和河南老百姓一样,纷纷逃难到了这片风水宝地。在这里,艺人们搭班入伙,生存发展。豫剧导师樊粹庭(后来落户西安)与新中国的绝大部分一线演员,都有过来陕的经历。不然,豫剧团班就会在河南当地,为生存而四处奔波、东躲西藏,不得已而解散,这一国之魁宝将一蹶不振。常香玉为了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光辉业绩,就是在西安创造的。三是陕西富平籍的豫剧皇后陈素线大名旦之首,她把豫剧从粗俗提升到了高雅。正是如此,豫剧在陕西生根开花。西安(新中国成立时河南人占40%左右)、宝鸡(人称“小河南”)、咸阳等豫剧团,至今仍为喜欢豫剧的豫鲁苏皖鄂交界一带移民及其后人大展戏嗓。渭南、铜川、延安等第的豫剧团,“文革”中无奈解散而未能恢复。至今,商南县、黄陵市还建有唯一的体制内演出团体豫剧团。在渭东一带和铁路沿线,每逢红白喜事等活动,演唱豫剧仍是一些人家的首选。就连陕南陕北,豫剧也受到欢迎。当年,众人皆知的常香玉唱红汉中不再赘言,单讲全国“民演”团体唯一旗帜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曾沿河北、山西、陕西,一路西演到新疆。原计划在榆林演出一场,结果演了3场才离开。1934年成立的的西安豫剧团队伍整齐、名家辈出。早期名角有:曹子道、张景盟、张凤云、张银花、常警惕、邢枫云、何尚达、赵国瑞、吕荣华、赵峰、靳湘云、潘雪芬、傅明珍等。新秀有:徐俊霞、王凯(豫剧李(树建)派弟子)、黄河、谷爱民(豫剧唐派掌门人贾庭聚弟子)等。国家一级演员徐俊霞,是豫剧皇后陈素真的义女和徒弟,祥符调传承人关灵凤的弟子,梅花奖得主,作为河南一线演员,受邀到西安豫剧团人挂职副团长,其挖掘并主演的《黄金婵》《秦豫情》等,,荣获全国豫剧大赛大奖,还受邀进进京演出,轰动京城。该团山东籍扛大旗的一级演员黄河,主演的《儿牵娘心》《陈三两》《女贞花》《向北向北》,也广受好评。1951年成立的铜川市豫剧团(遗憾的是“文革”中被迫解散),创始人崔兰田之妹崔兰玉、黄月楼、赵兰芝大名鼎鼎。黄月楼是山东省菏泽市人,豫剧蒋门正宗弟子。名扬冀、鲁、豫边界地区。抵西安后,兼西安香玉剧社等13个剧团总代表,常与豫剧名家陈素真、常香玉、张香芙等同合作演出。宝鸡豫剧团、咸阳豫剧团也藏龙卧虎,从略。
豫剧与新疆、特别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缘源。早在上世纪40年代,主政新疆的盛世才就接来河南一个由豫剧演员参加的曲剧团演出,后来大部分人留在了乌鲁木齐。不久,迪化的三省会馆成立了豫剧团,民国三十六年才解散。新中国成立后,志愿军与多支部队集体转业开发、保卫新疆,创建了生产建设兵团。1956年、1958年等年份,河南与临省等地多次组织青年男女支援新疆建设,最多的一次多达5.5万人。进入90年代初,935个洛阳、新乡等市县的人移民这里,其后他们的乡亲也投奔而来,其中就有业余以及演员。常香玉1954年就率团到不同巡回演出13年。1956年底,河南一个农民青年豫剧团来到农八师下属团场驻地安集海(今属塔城市下辖镇)慰问演出,一演在此一带就演了13年。为了丰富兵团人的精神文化生活,1959年兵团正式成立了京剧团、豫剧团以及秦腔、楚剧、越剧、杂技等团体。以京剧团、豫剧团顶级规模。兵团豫剧团由诞生于河南洛阳,1958年全团集体支边的一家豫剧团,与支援新疆的(81人)河南省民政厅的童声豫剧团合并而成。此后,河南人集中的农七师(与其政体合一的政府驻地奎屯市建有百花豫剧团)、农八师(与其政体合一的政府驻地石河子市1979年建立豫剧团)、农九师(与其政体合一的政府驻地,1984年建立塔城市中原豫剧团)也建立专业豫剧团。新疆专业团体还有:农二师所在地的巴音郭楞蒙豫剧团;农六师所在地的昌吉市豫剧团。由于河南人多,分布广,兵团的14个师、200个团场,较大的团场也纷纷建起业余豫剧团。如:农七师就建有6个团场相继建立业余豫剧团(另有一两个秦腔团)。地方业余剧团还有:农二师多个团场所在地的克拉玛依市业余豫剧团和克拉玛依市豫剧剧社。《草原情》在中国首届豫剧艺术节上荣获演出一等奖、优秀音乐设计、表演等六项大奖。新编历史故事剧《英武香妃》,受文化部等机构的邀请进京演出,受到中央首长、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在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上荣获“曹禺戏剧奖”“剧目奖”“音乐制作奖”等大奖。《英武香妃》剧本被文化部评为“孔雀杯奖”。该团足迹遍布京冀鲁豫秦贵赣鄂皖等地。在山东聊城成功举办的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15个省份和兵团参赛)戏剧红梅大赛上,兵团豫剧团9名青年演员获奖,其中王慧敏、韩芝朋、魏欢3名演员获得一等奖。张培培是梅花奖获得者。她成功主演了《大漠胡杨》《戈壁母亲》《解忧公主》《花木兰》《西厢记》《风雨行宫》等几十个剧目。
远播粤港台的豫剧。台湾豫剧团前身为诞生在越南富国岛上的中州豫剧团。60多年来,坚韧地精进,与歌仔戏、京剧、秦腔一起,成为宝岛的主要戏曲,并先后应邀赴美、英、加、德、法、意、新(加坡)、香港及大陆等地巡回演出。仅在2010年前、五度荣获台湾有关部门两岸文化交流绩优奖。先后推出新戏《大脚皇后》《杜兰朵》《秦少游与苏小妹》《武后与婉儿》《龙宫奇缘》《豫韵-台湾情》等几十部大戏。台湾豫剧的奠基人是张岫云。其为,河南省临颍人,早年在丈夫李久涛所在的部队从事艺术工作。人称“豫剧皇太后”“台湾豫剧大师”“把豫剧带到台湾第一人”“在台湾传播豫剧第一人”。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天门阵》《秦雪梅》《刀劈杨藩》《阴阳河》《洛阳桥》等。参演电影《亲爱的奶奶》。在大陆时,戏曲评论家齐如山看了张岫云的演出后后说:她的“表演是出色的,是不输于京剧演员的。”曾获得台湾地区第1届民族艺术薪传奖;美国纽约亚洲杰出艺人奖;河南省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张岫云享年101岁。第二代主要演员有王海玲、萧扬玲等。河南的豫剧院团,近十次应邀赴台演出。
在香港,豫剧有着基本观众。回归以后,河南及其以外的十多个豫剧院团,应邀赴港演出。陈派优秀传人、原河南省豫剧二团田敏,被香港一喜欢豫剧的企业家邀请,长期在香港传播豫剧。粤港澳大湾区活跃着一支正式注册的业余豫剧队,曾派出代表来河南卫视戏曲栏目“梨园春”打擂。他们和广东省东莞市的业余豫剧队,在2024年1月于东莞举办第四届大湾区河南戏曲年会盛典。深圳市南山区也有桃源豫剧团。
除过豫剧外,河南与临省交界一带都爱听的剧种还有:鲁西南和晋东南人有的也喜欢听河南曲剧;鄂西北人同样听河南越调,有的还有剧团;豫东、鲁西南、皖西北都流行:道情、落腔、泗州戏(拉魂腔)、大平调、二(两)夹弦、目连戏、罗子戏(又称大笛子戏、罗罗头。河南称罗圈戏)、五音戏;豫东、鲁西南流行:怀邦、坠子戏、大弦戏;豫东、冀南、鲁西南流行四平调。
另外,山东梆子和豫剧差不多(其实就是豫剧祥符调和豫东调的综合,鲜有豫西调。山东梆子和祥符调为依据的母体)。江苏梆子和豫剧一模一样,十几年前旧叫豫剧。江苏省西北部的亳州梆子、淮北梆子,绝大多数都是豫剧的翻版。湖北越调有的唱腔有豫剧的韵味,而河南越调还没有豫剧的影子。
公认的是,秦腔是各种梆子戏的鼻祖,覆盖西北五省区。实际只是在陕西关中(陕北、陕南不唱不听)、甘肃、宁夏的大部,青海的部分城市和新疆的乌鲁木齐有专业秦腔剧团,当地老百姓(不包括陕甘移民)不唱不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专业秦腔剧团,观众不少。应当说,秦腔至少是我国3大剧种之一。秦腔有着肥沃的土壤,最直观的是,易俗社、三意社等老牌社团下乡演出观众普遍上万,甚至是两三万,有时会四五万。甘肃安万秦腔团在西安的演出,最多可达到5万以上。秦腔有观众缘的显著标志是陕西卫视的“秦之声”,开办年来,长盛不衰,多次获得广电系统的优秀栏目大奖。原主持人陈爱美也荣获广电系统最高荣誉“金话筒”将。许多省份都办过戏曲栏目,绝大多数因收视率不理想而停办。现在,戏曲栏目一直“上星”的只有戏曲沃土深厚的河南卫视、陕西卫视、甘肃卫视。
山东卫视《戏宇宙》也只是去年才开办并 “上星”。不可思议的是,我国号称“第五大剧种”黄梅戏大本营的安徽,“第三大剧种”评剧的天津、河北,戏曲栏目电视上也看不到。公认的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秦腔在我国位居第五位。遗憾的很,近二十多年来,却被莫名其妙地排到第8位。本来,“位列第五位”就是“屈居”,降到“第8位”更是罔顾事实。可以想见的是,将京剧、评剧分别排到第一、三位,肯定是握有评定权的多是京城人。就剧团数字、从业人数、受众多少、覆盖面等来看,秦腔受众无疑名列前茅。
从上述可悉,专业院团京剧不足70个,从业人员1万人左右。河南有院团163个,山东40多个,河北约三四十个,安徽约三十多个,江苏一二十个,湖北和新疆均10个左右,陕西现有5个,加上其他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个左右。按保守数字合计,公约308个。这与上述所说,官方公布为:2018年全国共有国有豫剧团300多个,完全吻合。业余团队:豫剧有4000个左右不论,按照最少的计算为2100多个;京剧无据可考。能确定的是少之又少。专业从艺人数:京剧1万人,豫剧10万人。基本观众:京津冀辽鲁(临近辽的沿海地带)交界一带和全国各地零散戏迷,满打满算过亿。豫剧保守数字2.5亿以上。这么算来,专业院团:豫剧比京剧多230多个。专业艺人:京剧是豫剧的1/10.。基本观众:豫剧比京剧多1,5亿,京剧是豫剧的2/5。
首都京剧院团一年演不了很多场,且很少有乡村、工矿演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除过京津鲁和东北的一部分院团,这些地域的大部分和其他省级建制首府的京剧院团,绝大部分是国家所养、少有演出的“保护”艺团。
豫剧落地“落地实”。雅俗共赏,接地气。河南的省、市、县专业剧团每年都有下乡、下基层的演出任务。河南卫视“梨园春”每年也有“走基层”“进校园”的安排。河南及其兄弟省份的上层豫剧院团,普遍每年演出一二百场次,基层团队,普遍在300场次左右。像小皇后豫剧团、梨园春明星豫剧团、(范胜男)安阳市青年豫剧团、大爱豫剧团、(张艳红)爱心剧团等数十家民营剧团,每年演出都在300场以上。前边3个剧团每年演出都在360场以上,喜闻乐见的是,在河南和周边省份交界一带,凡有庙会、节令之会,甚至是大集,更有老百姓红白喜事,都必须请豫剧戏班子。有的还请几个戏班子唱对台戏打擂。张艳红爱心剧团和慈善团长河南松慧爱心剧团
豫剧之“实”体现在有的唱腔有着朗朗上口的“易学”特色,有的唱腔易于普及、传唱,到农村,大多数人都能哼几句。甚至是数千人、上万人集体合唱。众所周知的是,豫剧人刘忠河(有弟子120多人)、李树建率(2025年有弟子260多个,其中外国弟子20多人)、虎美玲、张宝英、王惠、金不换、贾文龙、李金枝等,在梨园春的专场演出,均有数十男女弟子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现场戏迷,举办了千人大合唱。贾廷聚率140多个弟子和近万个戏迷,在郑州的广场举办大型合唱。而京剧是难以千万人大合唱的。
2)再从“赴外”演出来看。在计划体制时代,首都一流、特别是顶尖的几家京剧院团,主流媒体时不时地有“赴外”大型演出的报道;近二十年左右旧鲜有国外演出的消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京剧拍摄的京剧艺术电影是最多的,而现在并不比豫剧多,甚至是越剧、黄梅戏多现于眼。唯一可知的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京剧是必有节目。甚至是央视的戏曲频道还办有京剧专场。央视的戏曲频道的各个栏目,也是挂帅节目,可谓是“天天听”“天天看”。
而豫剧的“赴外”演出,二三十年前对京剧甘拜下风。毋庸讳言,近一二十年京剧是望尘莫及。有公开报道和抖音平台云,仅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戏剧家协会主席(前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已经到36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河南卫视梨园春也多次组团到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和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演出。不仅如此,李树建还创造了五十多个中国乃至世界第一(略)。
从上述已知,京剧的经营状况普遍欠佳,绝大多数都是“国养”体制,效益好一点的,也是处于“多补”而已。显然,就谈不上场地等基本建设。豫剧的局面要比京剧好得多。两千多家正规民营团体普遍效益良好,有的还收入可观。更多的是“农忙务农”“农闲唱戏”的“合伙搭帮”或“家族式”“家庭式”的两千多个团队,个人收入大抵在三五千以上。网上不少人说“豫剧自负盈亏”“不吃国家财政”,其实大的院团如省上的几个团,只是保障正常的开支,大的建设或排演新的大型剧目,还是靠“上下左右”的支持。这一方面的后盾是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该组织于2010年由中粮集团与河南省政协共同发起,是政府、企业、豫剧团体三方进行互动的平台。正是政府与企业的支持,河南豫剧院下辖的4个剧团新戏连连,好戏不断。可喜的是,在郑州建立了现代化的大型豪华的中原大剧院和戏剧幻影城。
4)从影视剧摄制情况去看。(1)电影。让人想象不到的是,经过认真搜索;至今摄制的电影,大体上说豫剧戏曲电影片比京剧多。京剧费尽心机收集到48部,即:《定军山》《下书杀惜》《群英会·借东风》《杨门女将》《野猪林》《荒山泪》《穆桂英大战洪州》《铡美案》《节振国》《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红色娘子军》《杜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铁弓缘》《白蛇传》《尤三姐》《红娘》《李慧娘》《升官记》《吕布与貂蝉》《三打陶三春》《江姐》《武松》《宋世杰(四进士)》《徐九经升官记》《大闹天宫》《大唐贵妃》《霸王别姬》《杨门女将》《龙凤呈祥》《游龙戏凤》《捉放曹》《林冲雪夜歼仇记》《安国夫人》《赵氏孤儿》《貞觀盛事》《九江口》《梅兰芳》《锁麟囊》《苏武牧羊》《曹操与杨修》。《花好月儿圆》
豫剧有87部,即:《龙腾伏羲山》《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新穆桂英挂帅》《朝阳沟》《人欢马叫》《七品芝麻官》《七品知县进道观》《唐知县放粮》《七品知县卖红薯》《包青天》《包公误》《洛阳桥》《程咬金照镜子》《樊梨花》《风雨情缘》《花枪缘》《倔公公犟媳妇》《棒打薄情郎》《抬花轿》《倒霉大叔的婚事》《五世请缨》《十五贯》《假婿乘龙》《三哭殿》《憨憨公子扳倒爹》《农村婚事》《三全其美》《花好月儿圆》《双喜盈门》《新双喜临门》《洛阳桥》《铡刀下的红梅》《我爱我爹》《打金枝》《大脚皇后》《必正与妙常》《乡村警官》《风雨情缘》《农家嫂子《香魂女》《五岩山》《法海禅师》《梨乡的花梨乡的水》《清风亭》《苏武牧羊》《义薄云天》《花打朝》《村官李天成》《大脚皇后》《燕振昌》《为人让路满天霞》《任长霞》《常香玉》《谷文昌的故事》《小白鞋说媒》《乡村女汉子》《太行故乡情》、《重渡沟》《家有好娘》《家有爹娘》《西游记》《枣乡女人》《村里来了年轻人》《破镜重圆》《全家福》《福星照玩家》《巧配鸳鸯》《鸳鸯戏水》《花喜鹊》《双招亲》《李双双》《血溅乌纱》《母亲》《刘墉下南京》《老子·儿子·弦子》《新桃花庵》《新大祭桩》《子夜做梦》《花开飘香》《大喜盈门》《梨乡妹子》《青山青》《家有贤妻》《好女婿·孝媳妇》《第九个女婿》。
以下25部为网上所说的豫剧电影(可能是电视剧),因在下没看到过,又难以考证,不计在内,即《牛郎织女》《五女拜寿》《王宝钏》《陈世美喊冤》《泪洒相思地》《石头的故事》《麻风女》《杨广篡朝》《徐九经升官记》《子夜惊梦》《寻儿记》《花喜鹊》《小二黑结婚》《汉宫昭君》《石头的故事》《山娃》《布衣巡抚魏允贞》《黄河弯弯》《同根异果》《七品青莲》《情系青要山》《山里的汉子》《孝贤闵子骞》《三娘教子》。
顺便说一下河南曲剧摄制的10部电影,《陈三两》《卷席筒》《卷席筒+续集》《寇准背靴》《风雪配》《五福临门》《风雪配》《买牛》《游乡》《风骨》。
还有河南越调9部:《李天保娶亲》《诸葛亮吊孝》《智收姜维》《六出祁山》《白奶奶醉酒》《火焚绣楼》《山村新曲》《卖箩筐》《扒瓜园》。
5)从豫剧在央视以及各地的宣传分量来看。近十多年来,鄙人坚持凡是“上星”戏曲演唱栏目,除过央视“空中剧院”“中国戏曲影像”基本不看外,其他大众性演唱栏目“必看”,得出的印象是:(1)先说央视。一是央视“春晚”自举办以来到2025年,豫剧与京剧、黄梅戏一起为3个保留节目之一,仅李树建旧上了8次。央视“戏曲春晚”也少不了豫剧的音韵。二是豫剧是央视戏曲频道的“常客”。A.在戏曲电影播放栏目,由于其摄制的电影最多,播放量仅次于有特殊地位的京剧。这里要说一下河南鹤壁市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他是牛得草门生、梅花奖得主、中国以及十大笑星之一。戏路上坤旦补档,不仅能唱豫剧、曲剧、越调、京剧、黄梅戏,光豫剧男声的10几个流派唱腔,七八个主要流派唱腔他惟妙惟肖,驾轻就熟。在2023年疫情之前的七八年间,他每年至少拍摄一部电影。他不仅多次上央视“春晚”,而且在前七八年前的一两年内,几乎是月月在央视戏曲频道露脸。有时一个月两三次。中国以及十大笑星之一的王艺红,在央视戏曲频道也时常光顾。他拍摄有多部电影,仅在央视播出的旧有《讨饭国舅》《唐知县放粮》《假婿乘龙》等。1999年安徽阜阳市有9位企业界当家人来看王艺红的丑戏,临走邀请他去他们的家乡演出几天。10年后,王艺红又如约来到此地演出,第一场就有20次的鼓掌叫好。更有两个王艺红网迷小伙子开车300多公里现场看戏。B.在《梨园闯关我挂帅》的每次5个演唱者中,唱豫剧与唱京剧的可谓“旗鼓相当”,几乎场场都有,有时还要两个人。C.少儿栏目《宝贝亮相吧》,有可能力拔头筹,演唱的小朋友大体上期期都有,有时在5个参与者里能有两位,个别情况下还有3人的。D.《一鸣惊人》多是专业性中青年参与的栏目,明显少于京剧演唱者。E.《角儿来了》为名家的“天地”,与《一鸣惊人》的情形差不多。
在各省级卫视中,现不上星而原来上星的安徽卫视、河北卫视、江苏卫视,以及(新疆)兵团卫视戏曲或综艺栏目,因其地域有相当大的辖地为豫剧的天下,因而不但有当地的豫剧演员登台演唱,还时常邀请河南的豫剧演员上其节目。一直上星的湖北卫视、山西卫视、甘肃卫视,豫剧的上镜率,均仅次于其地方戏。
6)从外地名人反串豫剧等河南戏曲来看。(1)唱豫剧等河南戏曲的外地戏曲及影视演员:尚长荣、关栋天、赵葆秀、袁慧琴、孙毓敏、李胜素、朱世慧、刘桂娟、胡文阁、宋小川、翟墨、侯宇、郭瑶瑶、何赛飞、姜亦姗、史依弘、许娣、王洪玲、冯玉萍、彭蕙蘅、王英会、孙路阳、吴琼、杨俊、谢涛、萧雅、钱慧丽、李玉梅、李梅(秦腔)、邵留新(人称山东梆子红脸王)、王宝强。(2)唱豫剧等河南戏曲的外地著名歌手:耿莲凤、殷秀梅、万山红、吴碧霞、衡越、阎维文、李丹阳、黄华丽、谭维维、周彬。(3)唱豫剧等河南戏曲的外籍电视主持人:朱迅、白燕升、赵宝乐、鞠萍、王为念。(4)唱豫剧等河南戏曲的外地相声、小品等曲艺演员:侯宝林、马季、侯跃文、郭德纲、郭达、郭冬临、孙涛、邵峰、黑妹、宋宁、阎学晶、周伟、卢鑫、苗阜(父辈河南人)张云雷、陶阳。(5)从央视走出来的唱豫剧等河南戏曲的外地艺人:刘大成、朱之文、山楂妹(张月乔)、草帽姐(徐桂花)。(6)唱豫剧等河南戏曲的外籍人:安杰(拉托维尼亚)、白虎说、郝歌、好弟、丹妮(国际演艺集团)、吉古依卓、吉娜(德国)、伊姬、杰盖、老乔恩、丽莎(俄罗斯)、利山普、刘汴京、刘黄河、加拿大外教Dawid、妮亚、五洲打工妹子、李树建洋弟子20多人、五洲星海女子组合、欧美豫剧团(加上演奏人员一百多人)(7)唱豫剧等河南戏曲的河南籍非戏剧人:朱军、海霞、张泽群、任鲁豫、董艺、吴鹏、王宏伟、张立、岳云鹏。
7)从我国媒体戏曲栏目奖品价值多少看。我国大多数省级以上“卫视”都办有戏曲栏目,河南卫视“梨园春”奖品价值最高。梨园春已过了“而立”之年。一年一度的“擂主”大赛,对成绩优异者,都有奖励,从开始的奖给电视机、摩托,到近十多年来的奖予小汽车(冠军为20多万的;亚军为12多万的;季军为6至8万的)。据悉,获得冠军的,特别是多年大赛的总擂主,明显外省、直辖市的为多。并且,每回前3名的6人中,至少1人是外地的。如:5年大赛总擂主是山东省鄄城县人孙鸿雁,他既是全年冠军,也是5年擂主争霸赛总冠军,她先后开走两辆小轿车。河北的韩鹏飞,既是年读金奖,也是20年擂主争霸赛总冠军,也开走两辆小轿车。河北的霍改云,为25年擂主争霸赛总霸主。其河北老乡孙祥雨,天津的于艳,均为年度冠军,各自开走了价值20多万的小轿车。山西政法学院教师王淑珍,拿得年度银奖,开回一辆价值12万多的小轿车。
抖音上有一个以唱河南戏剧为主的现场打擂的网络明星平台,称作《天地之中·亮一嗓》。来自数十公里,甚至是数百公里、上千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戏迷参赛。一些梅花奖得住和一线演员前来助兴。每个参赛选手的网上观众,少者上百万、数百万,多者上千万,乃至更多。此平台为现场淘汰赛,每一场得出冠军,然后产生周冠军、月冠军、季冠军,年度冠军。这里每场设有人气奖,每场参赛选手都有一定价值的纪念品,各场次冠军都有两三千元的实物奖励,周、月、季度冠军,分别有数千元、数万元的现金或实物奖励,年度金奖也是二十多万的小轿车。
在助推豫剧等河南戏广为传播与覆盖的同时,提升、扩大了戏曲艺术家的知名度,扶持、引导了演艺人才的成长进步。在这一方面,挂一漏万的举几个象征性例子。原来的一线演员仅仅是包括喜欢听戏者的“戏曲圈”的人大抵了解,现在他们走进了河南戏所覆盖的千家万户。范军由少有人知的相声演员,现在成长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就连二线的作曲家朱超伦、程林远,自从当上了梨园春点评嘉宾,山南海北的老百姓都熟知了他们,还有了朱超伦作出租司机不收钱,程林远上街买菜摊贩不要钱的趣事。
让梨园春引以为傲的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擂主,成百上千的成了明星,有的事业有成。上了戏曲或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数以百计。正是这样的中国戏曲学院第一批学生,全部接受成立了河南省青年豫剧团。朱旭光(随“梨园春”栏目到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演出)、孙敬朋、吕军帅、李多伟、杨历明、杜永真、王玉凤、李焕娜等,都是梨园春当年的的佼佼者。张晓英、白军选成了曲剧表演艺术家胡希华的弟子,被调入河南省曲剧团。张晓英成了炙手可热的全国小品名角,张艺谋的贺岁片《满江红》还请她唱主题戏歌。白军选如今拿上了全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被选为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至于像上述自己办团、步入成功人士行列的旧更多了。
“徽班”指的是“徽州戏班”,徽州以徽商而闻名,徽剧为“徽、汉合流”“以皮簧为主”“诸腔杂陈”、由徽商创研而成的新剧种”。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乾隆皇帝80大寿时,为了给高宗祝寿,安徽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奉旨先后前来演出。这一事件轰动了朝野。接下来的年代,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昆曲、秦腔以及一些地方民间曲调和表演方法,便渐而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可以说,没有源于明代的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就没有后来的京剧。古有学者称“徽剧是京剧之母”“京剧前身是徽剧”。
徽商,则是河南移民。《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经商”。明代《安徽地志》说:“徽人多商买”。《安徽府志》称,“晋末、唐末及宋末,中国历史上3次移民潮,北方迁移到皖南徽州大量人口。”程必定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载文《徽商兴衰的文化解读》,称:徽州“大多是中原移民,相当多的是士族富户。西晋‘永嘉之乱’迁入有程、鲍、俞、黄15氏;黄巢起义时,有陆、陈、叶、孙等49氏迁入;两宋到元末明初,更是有大量的中原移民来此定居。”王继红在《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第9期)载文《晋、徽商衰落的文化因素分析》,朱正坤 李矿在《商场现代化》(2008年帝35期)载文《浅谈徽商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均有徽商从中原或河南“走出”的说法。《安徽省志》称:“以河南为主的中原先民之徽商,在富裕之后,为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创制出了徽剧。”由此可见,“京剧之父”之徽剧,乃为由从河南走出的徽商研创的。
田豆豆《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3月18日)载文《梨园风流润江汉》,姚钰倩《戏剧之家》(2019年第31期)载文《湖广音·中州韵》,王富有在《大舞台》(2003年第1期)载文《也谈湖广音、中州韵》,晓白《中国工会财会》杂志(2014年第10期)载文《什么叫湖广音、中州韵?》,均称京剧为“湖广音、中州韵”。湖广即指今“两湖”的湖北、湖南。
全国东西南北的戏曲采用中州韵的有30多个剧种,纯北方戏曲的不提,流行语南方的就有:江苏南部以及北京的昆曲,湖北汉剧和广东汉剧、湖北、安徽交界一带的黄梅戏,江苏的昆曲,江西采茶戏与弋阳腔,广东粤剧与粤曲,福建的闽剧、莆仙戏、梨园戏、北管戏(又名北曲)、高甲戏和布袋戏,福建和台湾的歌仔戏等,使用的也是“中州音韵”。
京剧的高雅性和影响性,全国、全世界的任何剧种是不能够比拟的,其国粹地位必须承认,不可动摇。但从组织规模、覆盖面积、听众数比上看,比起豫剧来就硬气不来了。依此说来,豫剧应位居第一 河南礼节性地称豫剧为“地方戏曲第一大剧种”。对此,河北籍网红华红兵称:“豫剧覆盖全国,是真正的‘国粹’。”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吴琼曾说:“只有京剧和豫剧能够称得上‘博大精深’,称得上‘国粹’。”考虑到京剧的习惯性排位和人们心目中的分量,京剧排位第二。与所有剧种相比,鄙人本意要把秦腔排到第二,鉴于上述理由和人们的固有思维(虽然在西北影响大,但出了西北影响较小。如:除过西北的几家卫视,在央视和其他卫视不太多。还有,秦腔《火焰驹》《三滴血》《赵氏孤儿》《铡美案》《花儿声声》《千古一帝》。可能还有《西征,西征》。所摄制电影与河南曲剧10部,河南越调9部差不多。见上述),又考虑其受众比京剧多不了太多,无奈地将其排到第三。综合因素,越剧和黄梅戏分别排至第四位、第五位。原来因沾光流行地临近北京二位居第3位的评剧(仅流行在京津冀交界一带),只能出局前五,照顾其面子排到第六位。实际上,其观众不比川剧(四川和重庆均普及)和河南曲剧多(河南大部分地区、鲁西南、鄂西北、晋东南均有覆盖),公平说,与评剧与晋剧、河南越调((毛主席、周总理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乐意看申凤梅演的“诸葛戏”。周总理看了曾说 “河南的诸葛亮会作思想工作”)的观众数不差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