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方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根据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情况的审计,公司2024年度合并后实现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171,180,295.61元,母公司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424,808,898.77元。
综合考虑公司所处发展阶段和未来成长需求,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84元(含税)。
报告期内,随着瑞盛生物的加入,公司新增“口腔组织修复与再生材料”业务板块,而“动保”业务在报告期末实现了剥离,目前所处行业情况如下:
体外诊断(IVD)在医疗领域被誉为“医生的眼睛”,是现代检验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年来,体外诊断作为医疗行业中最大的细致划分领域之一,从始至终保持着高速发展形态趋势。2024年,全球IVD(体外诊断)行业在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及政策推动下保持稳健增长,预计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年增长率约5%-7%。行业增长核心动力来自老龄化加剧、慢性病防控需求上升、精准医疗普及以及后疫情时代对常态化检测的依赖。根据美国IOVIA披露数据,在新冠疫情之后,全球IVD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依然看好,未来年复合增长率能达到4%。IVD包含了免疫、生化、分子诊断、POCT等领域,其中分子诊断、POCT是近些年发展最快的两个赛道,免疫-化学发光在国产化背景的助推下,正在成为未来5年的主要争夺场,生化的高端领域也有望进一步突破。目前,生化诊断试剂市场和免疫诊断试剂市场是最大的两个市场,合计占市场占有率的60%。在生化类诊断产品上,国内主要厂家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水平,目前在国内市场已基本完成国产替代。2024年,全面集采、医疗反腐、医保控费,倒逼厂商价格下行,国产头部企业凭借性价比加速替代进口,但行业利润率面临长期下行压力。IVD的竞争进入到性价比模式,市场会逐步向头部靠拢,重视研发、有全面服务能力、有高质量产品的企业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瑞盛生物主要涉及的细分行业为口腔骨修复材料行业和口腔修复膜行业,具体如下:(1)口腔骨修复材料大多数都用在种植牙过程中骨缺损的填充和再生修复,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
受到人口老龄化加剧、国家有关政策、国产替代、医生对新材料及新产品认知水平和接受度的提高,以及群众医疗支付能力的提升等因素的积极影响,口腔骨修复材料的下游需求一直增长,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7年到2022年,中国需要骨粉的种植牙数量从78.40万颗增长到210.00万颗,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21.78%。预计到2028年,中国需要骨粉的种植牙数量将增长至1,364.70万颗,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30.97%。按照出厂价计算,种植牙骨修复材料细分市场规模将以30.77%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8年达到35亿元。
(2)口腔修复膜是种植牙手术中常使用的医疗器械,用于诱导骨细胞贴附,促进骨细胞形成,并辅助形成完整的供血系统,使患者骨质条件满足种植牙的手术要求。在种植牙手术中,患者骨质条件不达标会直接影响植牙效果,所以通常来说,医生会通过植骨手术来使得患者的骨质条件达到手术要求。植骨手术是通过植入人工骨粉来补足种植牙植入条件的一种常用方法,口腔修复膜通常会配套使用在该手术中帮助创口愈合与骨质恢复。随着中国居民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度不断的提高与种植牙手术量持续增加,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作为种植牙领域的细分行业,目前主要由海外厂商覆盖市场,国内厂商正在加速追赶。按出厂额统计,2016年至2019年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的市场规模由4.9亿元增长至1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1%。预测2020年至2025年,市场规模将保持15-20%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在2025年,口腔修复膜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元。
公司从始至终坚持聚焦在生物医药领域内的发展,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实施重大资产重组,进一步夯实“人保”业务,同时剥离了一直处在亏损状态的“动保”业务,实现了“动保”和“人保”并行到专注“人保”的转型升级。目前主体业务分为体外诊断试剂(IVD)业务板块和口腔组织修复与再生材料业务板块。未来,公司会继续围绕上述两大业务板块,在专业赛道上做强,在更广阔平台上做大。
捷门生物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产品合作研发为辅的方式来进行技术创新,并在抗体、分子、比浊、荧光等多种技术平台同步进行产品研制,目前已能自主生产所需的各类抗原抗体、质控品、校准品等原料,打通了产品的上下游,形成了良好的闭环效应,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控制了产品的成本。经过多年的积累,建立了动物免疫、抗原抗体纯化、特殊胶乳制备、单克隆抗体研制和蛋白表达等专业方面技术队伍,现已形成生化、免疫胶乳,免疫比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和酶联免疫五大系列新产品,是目前国内特种蛋白诊断试剂头部企业之一。
瑞盛生物主要核心产品均由自身主导进行研发,拥有完整的研发管理体系,可自行完成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及转化。同时,瑞盛生物积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三甲医院做学术交流及合作,深挖本领域内的先进的技术,不断的提高在口腔修复材料领域内的竞争力。
公司坚持“以销定产、以产定采”原则,采购部根据行业规范要求、内控规范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按照“统一标准、分类管理、流程审核”原则,结合公司采购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建立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制度。对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各项物料,在充分考虑到生产计划、安全库存和采购周期前提下,每月依据生产计划定制并执行采购计划,保证物料处于最优库存状态下运行。对于用量大的物料,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议定长期价格;对于用量较小的物料与服务,根据具体需求考虑价格、质量等因素实时采购。母公司与子公司在业务上实行统一的采购与供应商管理、提高采购科学管理与成本控制水平,合理运用了资金调配,同时子公司也拥有一定的独立采购执行权限,保持了灵活而高效的工作模式。针对采购过程采取比较有效的细化管理方式,原则上做到货比三家,通过横向比较来控制采购成本。通过不断开发新供应商,引入新的竞争机制,优化采购渠道,进行供应商评估,扩大备选供应商库,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有效控制采购成本,降低供应风险。
公司结合ERP管理系统,建立了“产-销-存联动机制”,保证信息及时、完整、准确流转,为产品库存管理、生产计划及销售保障提供有力支持。在生产管理方面,生产管理部每年底根据销售部提供的销售预测拟定次年生产计划,并针对行业的季节性、实际销售情况及产品库存量按月拟定月度生产计划,每周按照每个客户实际订单及产品库存情况调整月度生产计划。月度生产计划由生产负责人审核,经公司批复后下达生产部、质量管理部、采购部、财务管理部,各部门依据计划落实具体工作。在生产管理方面,生产部门通过关键进度点进行“看板”管理,对整个生产进度进行可视化管理,来提升生产效率。同时质量部门会对生产活动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确定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1)捷门生物销售以B2B为主,同时除国内销售外,已有部分产品出口到海外;同时为了进一步拓展销售经营渠道,捷门生物也在积极向上游原料国产化和下游终端全产业链服务方向拓展。近年来,捷门生物对大客户的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行业集中度慢慢的升高的情况下,有利于捷门生物销售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瑞盛生物的销售包括经销和直销,并以经销为主,报告期内经销模式收入占比约95%。
瑞盛生物通过组织或参与行业会议、学术研讨会、开展学术培训,以及与医院或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医合作等方式来进行产品学术推广,并重点向终端医院、医疗器械经销商介绍瑞盛生物产品的特点、适合使用的范围、临床使用方法和效果等,最终实现销售。瑞盛生物销售团队的设置主要是基于地理区域及成本等因素,根据当地的市场的规模和特点、经销商数量以及市场潜力等因素做综合考虑。
(1)全面有序推行“海利生物集团数字化转型项目”,上线用友YonSuite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集团化生产供应经营数字化系统,实现从原有的“众多公司单体核算”向“集团统一核算体系”的转变。
(2)在坚持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集团统一的数字化转型,以集团统一的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有序推进集团统一的业、财融合进程,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的刚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数字信息的及时性,动态推进预算管理的柔性,在集团系统内,实施宽严有序的过程柔性及结果刚性考核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逐步提升公司整体运营管理效率及水平。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有关法律法规,报告期内计提了股权激励费用,若扣除股权激励费用的影响,则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纯利润是31,033,703.96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24%。
4.1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张海明、张悦与上海豪园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之间有关联 关系;方文艳、方章乐为一致行动人;除此之外,另外的股东之 间的关联关系未知。
4.2公司与控制股权的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1、公司应该依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1)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03.98万元,同比增加12.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18.03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72.28%,主要系报告期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并剥离亏损业务所致。
(2)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82,683.92万元,比上年末上升10.20%;负债总金额12,364.57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56,047.84万元,比上年末上升28.23%。
(3)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比去年同期增加655.41%,主要系报告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及支付的各项税费减少所致。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