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65岁及以上人口有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预计到203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比例突破30%。联合国关于未来全球人口的预测也表明,自2012年开始,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比持续上升,且这种趋势维持百年不变。
作为一个高端制造领域,过去的很多年里,医疗器械都是中国人难言的伤痛。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医用器械领域,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长期被外资企业垄断。通俗来说,这些关乎每一个中国人健康和生命的设备,一度被外国“卡着脖子”。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截至2024年,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的1170个二级产品类别下(不含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国产化率达67.01%,共有784项二级产品类别。而产品注册国产化率超过(含)50%的二级类别由2020年的872项增长至2024年的1011项。
按照《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现状及“十四五”展望》预测,到2025年我们国家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可达18750亿元,相比2015年增加了12453亿元,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5%。
但从人均消费额看,2023年罗兰贝格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显示,我国目前药械比水平仅为2.9,与全球平均药械比1.4的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表明我们国家医疗器械市场存在比较大的增长空间。
作为中国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在公司创立初期,就确定了走自主研发创新、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它深知,在这个行业,国产制造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产品力。
早在1992年,迈瑞医疗就自主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款单参数的血氧饱和度监护仪。有数据统计显示,迈瑞至少创造了医疗器械行业22个中国第一:
时至今日,迈瑞医疗的产品线个品类。其中,监护仪、麻醉机、血球分析商品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前三,监护仪、呼吸机、彩超、除颤、输注泵、灯床塔、POC超声等都是国内领先。
可以说,过去三十年,是迈瑞医疗从小做大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医疗器械崛起的三十年。但迈瑞医疗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它的创新探索还在继续。在最新的半年报业绩说明中,笔者注意到这样一句话:
为什么这么说?财报显示,2024年,迈瑞医疗这三大业务合计收入超40亿元,占公司总收入比重超10%,且增速均达25%以上。其中,微创外科业务增速更是超30%!
具体来看,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动物医疗已形成覆盖三大产线的完整数智化解决方案,成功突破海外高端动物医院市场。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国际收入占比超80%。
心血管方面,迈瑞医疗通过收购惠泰医疗,助力其提升运营效率和研发能力。目前全球心血管领域市场规模已达56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4000亿元,这也是未来医疗器械增速最快的领域之一。惠泰医疗本就是国内心血管领域的细分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迈瑞医疗的帮助下,其将进一步巩固介入耗材领域的竞争力。
再看微创外科,迈瑞医疗的微创外科业务覆盖硬镜系统、超声刀、腔镜吻合器等核心产品。其中,硬镜系统凭借4K+3D+荧光技术,上市后迅速占据超10%的市占率,仅次于两家进口品牌。
在这三大业务中,微创外科尤为需要我们来关注。根据笔者的观察,微创外科绝对是未来医学的趋势。相比传统外科手术,内窥镜微创外科手术有着明显的优势:手术创口面积小、手术视野更清晰、患者恢复快……
就拿常见的胆囊切除术来说,过去需要一道十几厘米的切口,术后疼痛明显,住院时间长,患者往往需要数月才能回到正常状态活动。如今,腹腔镜手术仅通过几个“钥匙孔”大小的小孔便能完成,患者第二天即可下床,一周左右就能回归工作和生活。
再如泌尿外科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根本无需体表切口,直接通过尿道自然通道置入内窥镜来切除增生的前列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体表无疤,术后两三天即可出院,极大地减轻了老年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心理负担,使他们能更有尊严地接受治疗。
笔者了解到,微创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麻醉、建立气腹、建立手术通道、手术操作、术后处理。
需求增长背后是市场规模的扩容。2022年,中国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耗材市场的规模已达到267.9亿元。2025年,预计将达到389.1亿元;至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逐步扩大至617.7亿元。
针对这一个市场,迈瑞医疗布局颇为前瞻。时间倒回13年前,早在2012年,迈瑞医疗就收购了杭州光典,进入微创外科行业。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迈瑞医疗积极做出响应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陆续参与了多个集中带量采购项目,成功入围福建、天津、重庆、广东、江苏等多地集采,未来有望加速放量。根据研报数据,
迈瑞医疗还在加速。例如迈瑞医疗基于高端便携超声M11和新新一代光学腹腔镜UX5,实现超声成像与光学内窥镜图像同屏融合显示,并通过腔镜设备控制超声画面,可大幅度提升术者术中操作的效率与临床体验,助力外科应用更精准便捷。
目前,迈瑞医疗已建立起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研发创新平台,设有12大研发中心,共有5168名研发工程师。截至今年6月30日,迈瑞医疗共计申请专利12240件,其中发明专利8818件;共计授权专利612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085件。
长期以来,迈瑞医疗研发投入占据营业收入的比重都保持在10%左右。要知道,全球排名前50的医疗器械企业,平均研发投入才占营收额的7%左右。
经过三十余年发展、二十余年海外布局,目前迈瑞医疗已拥有同行业最全的产品线多个国家和地区。
更关键的是,迈瑞医疗的这一些产品之间是相互连通自成一体的。举个例子,当谈下一个院方客户时,迈瑞医疗可以为对方提供一整套的医疗器械服务方案,由于都是迈瑞自家研发制造的产品,产品间的协同性与契合度大大增强;而且,迈瑞还能提供一整套的售后服务。
这种全产业链的生态布局为迈瑞医疗带来了集群效应,也让迈瑞医疗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过去一年,全球医疗界已掀起“数智化”革命,医保局也将“AI 辅助诊断”纳入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在这方面,迈瑞医疗已成功发布全球首个临床落地的重症医疗大模型——启元重症医疗大模型,率先实现了AI系统对临床诊疗思维的深度内化。同时,迈瑞医疗已完成了“设备+IT+AI”的数智医疗ECO搭建,开创数智医疗新时代。
美敦力以心血管业务起家,2015年并购全球外科器械企业柯惠医疗(Covidien),此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同时也成为全世界微创外科手术医疗领域TOP企业。
强生以医用敷料和外科用品业务起家,2011年以近200亿美元收购Synthes Inc.,奠定了其在全球外科手术领域的领头羊。其微创外科手术产品(包括内窥镜、能量手术设备、手术动力装置、乳腺外科、机器人等)主要分布于骨科、外科手术业务板块。
史赛克以骨科业务起家,1998年收购Pfizer Hospital Products Group公司,逐步扩大其在微创外科领域的产品组合。
巨头们将微创外科视为新增长点,并逐步构建了优势地位。目前,中国市场的微创外科手术主要参与者仍是外资企业(2021年外资企业占约80%份额)。
例如2020年开始,超声刀头带量采购在安徽、河北、广东16省联盟进行,已覆盖超过50%中国市场。未来,市场加速洗牌,超高的性价比的国产品牌有望快速抢占微创外科市场。新趋势催生新龙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
财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不含新进入的心血管领域,迈瑞医疗已布局的业务对应国内的可及市场空间约1300 亿元,而公司在2024年的国内收入约为203亿元,对应的市场占有率约16%,微创外科的市场占有率甚至不到3%。迈瑞医疗已布局的业务对应国际的可及市场空间约5700亿元,而公司在2024年的国际收入约为164亿元,对应的市场占有率仅为个位数。
从全球市场排名来看,迈瑞医疗在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排名分别为第 36位、第31位、第27位和第23位,名次逐年提升。榜单中,迈瑞医疗是唯一一个最有希望率先进入前二十的中国企业。